第52章 找李云龙去
“营长,日军士兵训练的强度有多大,他们的训练科目又有哪些?”
三连长周云毕业于保定军校,是独立营为数不多的几名科班出身的军官。
所以,他问出的问题要比野路子出身的二连长赵德久专业很多。
“老周,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问得很专业。”
杨麟赞许的点了点头,说道:“鬼子兵在上战场之前最少要接受为期12个月的军训,这一年军训的前6个月是新兵集训,训练课目包括队列、刺杀、打靶及拉炼等。
这期间,最少要在严冬条件下进行的为期一周,也就是7天的野营拉炼,训练士兵耐严寒的能力,以及夜间应战能力。”
“接下来的两个月是常规单兵综合素质训炼,强调小队、中队一级的协同作战。
在这期间,每天至少要进行30公里以上的行军耐力训炼,由教官掌握其中强行军比例,但不得低于每日5公里强行军,就和你们今天早晨负重越野的距离是一样的。”
“再接下来两个月是大队级作战训练,此时的新兵打靶成绩已趋稳定,基本要求是应在200米人形靶打出10枪80环的成绩。
新兵从这个月开始接受野战射击训炼,游泳训练及强化刺杀训练。”
“最后两个月进行大队、联队级的协同作战训练、以及步炮、步坦等各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训练。”
“经过为期一年的训练后,鬼子兵除具有极为出色的单兵素质外,对于战局也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这就是为什么日军常常能在失去指挥官的条件下保持其战力的原因。”
“嘶!——”
众人听完,纷纷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刚刚才燃起来的希望之火很快又被浇灭了下去。
敌我之间的实力差距太大了,这仗没法打了,完全看不到胜利的可能啊!
杨麟看出他们的想法,冷着脸问道:“怎么?你们又怕了?”
众人沉默不语。
杨麟目光环视一圈,继续道:“我之所以告诉你们这些,并不是想打击你们的士气,而是希望你们能够正视日本鬼子的强大,因为只有正视敌人的强大,你才可能击败他!”
“况且,日本鬼子也并非没有弱点。”
“日本是一个岛国,战争潜力极其有限,像钢铁、石油、以及橡胶等战略性物资都需要进口。”
“除此之外,他们的兵源也非常有限,完全不能和我泱泱华夏相比。”
顿了下,杨麟语气一转,问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如今的日本鬼子已经没有37年的时候那么厉害了。”
众人思索片刻后,皆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因为在37年的时候,日本鬼子几乎就是不可战胜的存在。
而现在,中国.军队虽然依旧没能彻底扭转战局,但却偶尔能取得一些局部的胜利。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周云想了想说道:“因为日军兵力有限,他们可以攻陷大半个中国,却没有这么多兵力去维稳。
而且,随着战线的拉长,日军的补给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
不仅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运送补给,同时还需要派遣更多的兵力去保证补给线的安全。
如此一来,日军就不得不减少正面战场投入的兵力,甚至征调伪军。”
杨麟赞许的点了点头:“老周你分析的不错,但并不完全正确。”
“随着兵力的捉襟见肘,日本人只能不断从后方征兵补员。
刚开始或许还能征召到一些退伍老兵,以及进行过系统训练的新兵。
但随着兵力缺口的不断扩大,日本训练新兵的速度已经完全跟不上他们征召的速度。
这样一来,日军士兵的战斗素质就会一点点降低。”
“反之,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完全没有兵源的顾略。”
“而战场更是新兵们最好的训练场,任何的军事训练都比不上实战来得有效。”
“军训可以提升士兵的身体素质,却很难训练他们的勇气与杀人技巧。”
“而你死我活的战场则不然,除了可以磨炼士兵的勇气和战斗意志外,更是能磨炼出适合他们的杀人技巧。”
“可以说,只有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一名士兵才能蜕变成为合格的军人。”
“随着战争的持续,此消彼长间,我军士兵正在不断缩减与日军士兵战斗素质的差距。”
说此一顿,杨麟的脸色突然变得凝重起来:“因此,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们,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中国,也只能属于我们中国。”
听到这,所有人的神情都是为之一振,再次重燃信心。
接着,杨麟又开始详细讲述日军的优势与弱点,并根据不同地形培训他们的战术指挥能力。
所有听课的军官都从一开始的抗拒和抵触,变成了此时的津津有味。
他们也想成为名扬四海的抗日英雄啊。
……
第二天。
考虑到独立营军装缺口太大,不少弟兄都还穿着皇协军的军装。
杨麟将训练任务简单的分配下去之后,便带着布匹找李云龙去了。
八路军后勤部,被服厂。
被服厂是后勤部下属的一个单位,主要生产被褥、军装等后勤补给物资。
李云龙当过养马的马夫,也干过炊事班背黑锅的伙夫,降职处分这种事情对于他来说早就习以为常了。
不过,总部首长的这次处分让他非常不满。
吃败仗挨处分也就算了,打了胜仗还要被处分,这他娘的简直比窦娥还冤啊。
一大早,被服厂刚开工里面就传来了李云龙那独特的嗓门声。
“他娘的,总部首长是怎么想的,居然让咱老李来干一些缝缝补补的活,这哪是爷们该干的事儿。
不干了,不干了,老子不干了!”
李云龙像个怨妇一样骂骂咧咧,宣泄着心中的不满。
别看李云龙来被服厂的时间不长,可他这人一向聪明,各种针线活几乎一学就会。
如今这李大厂长俨然成为了熟练缝纫工,那心灵手巧的,干起针线活丝毫不比厂里的妇女们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