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1
小吃街大亨 作者:左戒
分卷阅读81
吃饭,他就答他是在外头四处地遛着,还见到一家木工铺子里卖一张旧床,看着跟新的似的,只是价太高,他就跟那家东家商量价钱商量了很久。
如是云云,解释了一番。祖辛就信了,等这床一运到,那天这个已不大被姬槐滋扰的祖辛由山下一回了来后,一见到这床,简直不能相信,在上头连滚了三圈后,直夸范禹会买东西。跟着就收了这床下面那个铜皮门的钥匙,还将他家那些钱匣子与范禹两人合力搬进了床肚子里收着。这下好了,这钱被隐匿得极深,别人朝这房间里一看也看不出来这床肚子里有什么玄机,只当是这家主人为了让床四平八稳的,还特意让人打制成是床肚子一圈是用木头围上的,因为确实也有些人家是这样做的,他们即便床肚子里不藏钱,也仍是将床肚子的一圈用木围上,就为了平稳些。
此后再过了没几天,范禹就收了他家花盆里种着的姜,几百个新鲜的像龙角似的有枝杈的完整的生姜。除了那些要用来做暖体糖的,他还给了婆婆好几块,还关照婆婆以后做菜要放些姜丝。婆婆则一再询问他这地辛是不是真是自己种出来的,否则就这样买来吃也吃不起,他则一再保证是自己家里种出来的,就是由花盆子里刚挖出来的。婆婆这才收了下来,炒菜或做一些荤腥的菜时会放一些以来去腥提鲜。给山下宅子里的人做的菜里面也放这个,而山下的人则想着这家的东家也太豪爽了,竟然连地辛也舍得给他们吃,听说这东西吃了能祛病强身的。
跟着,范禹则请了山下一间他常去的木工铺子里的匠人上山来丈量一下他后面那房子与婆婆的菜园子之间的一大块空地,请人给搭了一个棚子,以后他就专门用这块上面搭建了棚子的地来种姜了。而他厨房里的那些用来种姜的花盆也依旧是摆在原处的,也还是用来种姜。因这姜种多少都不够,需求十分大,不仅要用来做暖体糖,还要用来自家做菜用。
再来就是范禹他家摊档上又多了两只大缸,也卖起了同样的东西,这下就是两只大缸用来烤披萨,另两只则用来烤肉串与面筋串。
他家六辆马车就这样一溜地停靠在大启街较为繁华的南面这一段的街上,事实上是有些招摇的。但竟然他家马车后头的那些商铺里的人从来没有驱逐过他们。
照说要是那些小商小贩的站在街边卖卖小吃、货品,那肯定是没有什么阵仗的,都只是一个小的板车,或是一块布,往某个商铺前面一摆,只要不挡着人家的正门口就行了,那些商铺里的人也不会去管的。可是他家这个“范字小吃”已经渐渐地形成一种阵仗了,一溜排过去,还显得十分整齐划一。他们没有紧贴着那些身后的商铺停放马车,而是空出来了一段距离。有些商铺的正门口被他家的车队挡掉了一点,但是要去那些商铺的人会绕到他家马车与板车后头,由那个空出来的空隙中穿过,再到那些商铺里面去,倒也并不十分碍事。
但他家这样,看起来是确实有些遮挡到别人家的生意的,可是还真没有哪家商铺上来赶他们走。其实若真想要驱赶也是可以的,轻易就能寻着一个由头——说是哪有人将人家大门口挡去一块地那么做生意的,可是范禹的小吃摊没被赶过,只因范禹也料到了有这么一天,所以他从他在这街的这一段做生意的没几天起就开始有意无意地渗透着。
附近哪家东家或是掌柜的来买吃的了,都象征性地只收一点点钱,有时也索性不收钱了,说什么借了人家门口的地方做点小买卖、想来这地方风水也是挺好的、就连带着他的生意也还算是不错的。附近那几家的伙计过来买吃的,也只是收一半的钱。
一开始那些东家们只听着听着,当是一句好玩的话,也就嘻笑着没当一回事地收下了他这些极微小的好处,后来他这街边的小买卖简直是以令人刮目的速度越做越大,而那些东家们拿他的好处也在不自觉中渐渐拿惯了,有时直接拿他档上的披萨一拿拿几份回去给他们家里的母亲或女人吃,有时还直接一拿拿十来根棒棒糖或是波板糖回去给他们家里的孩子吃上一段时间,而他们自己则经常拿范字小吃档口上的呱呱、披萨或是烤肉来当餐点。而且到了后来,范禹也不在档上守着了,只有那些做活的伙计们,他们去拿时,连意思地拿出钱来要给那些伙计的样子也不用作了,因
而事实上即便是这样,对于范禹来说放出去的这些人情债的成本也只是微乎其微的,根本值不了几个钱,却哄得这些东家掌柜们的个个都不太介意他这样一溜排地摆档,更何况他也空出一段距离来了,要去他们商铺的人由那摊档后头进来他们商铺里也不是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且有他家这小吃摊摆着,像是把他们的生意也带得热闹了些的。
而附近这几家的那些伙计们原先一开始时听说去范禹那个小吃档上买东西吃只要给一半的钱,他们是不大确定的,因为他们只是听一些去买过的人回来了后这样说的。他们听去了买过的人这样说了后,还怕自己去了范禹不认识,不给半价,他们起先还让那些去过的人再去帮他们买了带回来,他们再给钱给那些代买的人,因他们想着万一自己去了而范禹正低头做着生意,而没有看见他们是由他们商铺里走出来的,就不给他们半价,而他们又不好有意跟他提起他们是哪家哪家的伙计。这么一来,在一开始的时候,有些那些商铺里的伙计还是比较含蓄地想尽办法用半价去买范禹家的食物。
后来范禹家的档口上换人了,范禹不在那儿站着了,他们还有些紧张,还直接去询问是不是还是只卖他们一半的钱,顶替范禹的人就说是的。
到了后来,那些商铺里的伙计们也都不含蓄了,一去范字小吃,就直接跟后面的人说他们是哪家哪家的伙计,那范字小吃的伙计就直接只收他们一半的钱。再后来那些伙计们与范字小吃的伙计们也都相熟了,彼此也认识,到了后要买吃的也就不用再报是哪家哪家的了,因范字小吃的伙计也都知道他们是哪家的,且常看着他们在哪家商铺里出入办事。
于是范禹家这一溜的小吃摊马车与板车与他家附近前后这几家商铺就俨然形成了一种仿佛是共生共荣的一个商业圈,关系都很好,彼此照应着。
因此,范禹的那些马车板车如今甚至都已将一些商铺的大门口都遮掉了一块了,也依旧是没人赶他们走的,因为习惯了,且拿些好处拿惯了,那么发展到最后就是这副样子的——能够容忍范禹家的一些明明就算是“不像话”的做法。
这好像是一种渗透。一点一点,日增月益。把那些人情放出去,也要不了几个钱,却让别人觉得仿佛是欠了他许多似的。他一早预想到
分卷阅读81
-